緣起
記憶中,那時我高二的樣子,因為參與北港媽祖遶境,所以開始對廟會有了興趣,某次上網奇摩一下北港迎媽祖的相關照片與資料。當時北港網站比較有名氣及人氣的就屬『笨港小館』和『北港新站』,在網路留言討論總是要有筆名,想了老半天之後便使用了《笨港阿穎》開啟了網路的世界。
認識前輩《羅真》
自從知道北港在網路上有這兩個網站,便開始關注該網站的留言板訊息。因為會上這兩個網站,完全是為了想看到當時北港媽祖遶境的照片。恰巧站長《羅真》當年拍攝記錄了遶境的照片且打算發行。那時點子與熱情頗盛的我,便熱心的在笨港小館討論區『建議』很多方式。由於當時笨港小館先前有免費提供網友下載欣賞。羅真深怕收回免費下載改販賣發行會造成反感。這之間剛好也開啟了我和羅真第一次的私下網路對談。直到最後發行時,便以貨到付款的方式取得我第一份關於北港媽祖遶境的紀錄片。
了解北港
當時的網路風氣,因受大甲鎮瀾宮人為因素改道新港遶境進香及新港奉天宮偽造歷史提升名氣之故,那時的網站三不五時即會出現論戰的留言討論。而為了幫北港出口氣又不知道歷史典故,『北港新站』上的資料,便是幫助我了解北港與古笨港的典故淵源,可說是我對北港認知的啟蒙老師。回想起那時的論戰至今也有10年了,我也可以不要臉的自誇曾是網路上與新港及大甲網友論戰的先驅。而當時為了爭嬴一口氣,間接使我更加認識了故鄉『北港』。
網聚
在多次網站上留言後,便開始與羅真有討論的互動。前輩他便有次提起了『網聚』這回事。那次網聚由前輩籌備,當時邀集了北港文史界的部分名人。地點則選在北港媽祖醫院斜對面的《舊河道》,這也是我第一次與『北港新站』站長Sean和三雅紅茶大王的三公子『陳泰山』碰面認識。其實與會內容也不是什麼武昌起義之類的大會談,只是一次網友們見面閒聊的聚會而已。而在此次也促成了我與羅真、Sean、泰山的熟識。
認識前輩《盲腸》
前輩羅真偶爾會帶著我在北港各社團舉辦活動時參與其中,學習、認識並擴展人際關係。記得那次應該是形象商圈的餐聚。散席後和羅真搭上了他朋友的車,這位朋友在車上剛好談到了觀光大橋的興建與落成。建議我可以投稿至鎮公所網站的留言板發起新建大橋由北港人命名的活動。他即是前輩《盲腸》。最後鎮公所竟史無前例地採納我的建議,雖然投票及名稱投稿可能只是所內員工簡單作業。但至少那次的發聲有被鎮公所給採納。(最後票選名稱為:北港觀光大橋)